中铁七局工人在滨海快线施工工地进行钢筋加固作业。 王东明 摄中铁七局工人正在滨海快线施工工地作业。 王东明 摄
中铁七局工人正在滨海快线施工工地作业。 王东明 摄
中铁七局工人在工地搭建层架。 王东明 摄
中铁八局工人在滨海快线盾构机作业区作业。 王东明 摄
中铁八局工人在滨海快线盾构机作业区作业。 王东明 摄
中铁八局工人在滨海快线盾构机作业区作业。 王东明 摄
中铁八局工人检修维护盾构机。 王东明 摄
正在施工推进中的滨海快线工程。 王东明 摄
1月29日,福建福州,中铁工人在滨海快线施工工地作业。滨海快线起于福州火车站,终于文岭站,呈西北至东南走向,途经福州老城区、滨海新城、长乐国际机场,总长约62.4公里。目前,滨海快线全线车站已动工,10个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19台盾构机正在掘进。
福建泉州抢救“迁台记忆” 已征集档案2000多件****** 中新社泉州1月9日电 (记者 孙虹)“迁台记忆”档案文献是承载两岸同胞共同记忆的主要载体,是“两岸一家亲”的有力证明。福建省泉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苏悦9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泉州“迁台记忆”档案征集工作初见成效。 2021年5月,泉州在福建率先启动“迁台记忆”档案文献抢救征集工作。截至目前,泉州已征集各类“迁台记忆”档案文献资料2000多件,其中包括信件、户籍、凭证、图书资料、纸质照片、录像、口述实录采集等。 苏悦表示,“迁台记忆”档案征集仍存在征集线索少等问题,应加大力度继续推进“迁台记忆”档案征集工作。 作为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泉州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台湾人口中祖籍泉州的约占44.8%。历代迁往台湾落地生根的泉州籍先民,在两岸混居、求学、信仰、工作、通婚等活动中,留下大量真实反映两岸社会变迁、承载民族记忆的最原始而珍贵的档案文献,统称“迁台记忆”档案文献。 苏悦指出,而今,当地老一辈台胞台属几近古稀,民间对“迁台记忆”档案文献的保护意识薄弱,档案文献实体散佚损坏严重,口述档案项目较少,泉州民间“迁台记忆”着实面临着消逝风险。 为此,苏悦在正于此间召开的泉州市两会上提出,建议泉州设立“迁台记忆”档案工作专项保障资金,用于实地走访、线索征集、整理修裱、建设“迁台记忆馆”等工作;深入挖掘“迁台记忆”里的两岸故事,扩大宣介辐射面,引导更多人参与保护、收集“迁台记忆”档案文献。 苏悦还建议,依托高校、科研机构、档案机构的专业力量,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充分挖掘“迁台记忆”档案文献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活化利用“迁台记忆”档案文献。(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快三平台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