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樱桃”受市场热捧******
本报记者 苏大鹏
正月里,辽宁大连瓦房店市得利寺镇气温直逼零下10摄氏度,而这里的大樱桃却已经上了市,最高能卖到300多元一斤,许多果农因此走上了致富道路。近日,记者走进得利寺镇芦屯村种植户李长林家的樱桃棚探访。
一入樱桃棚,温暖的空气迎面扑来,成熟的大樱桃红彤彤连成片,李长林正忙着采摘樱桃。“节日期间,找我们订樱桃的人格外多。”李长林说。
为何这里的樱桃能在天寒地冻的季节上市呢?“通过精确控温,可以让樱桃树休眠时间提前,能提早收获大樱桃。”樱桃棚里,李长林指着空调设备告诉记者。
2019年,李长林在当地率先将制冷设备引入大棚。每年八九月份,他用空调把大棚温度控制在5摄氏度以下,让樱桃树提前进入40多天的休眠期。此后,通过调节使大棚温度逐渐升高,完全模拟樱桃的自然生长环境。经过两年多摸索,大樱桃成功在新春前上市,获得了良好收益。如今,在李长林的带领下,芦屯村一批村民种植起了“空调大樱桃”。红红火火的大樱桃,如今每年可为当地种植户额外创造近3万元人均收入。
起初,高负荷用电对当地的农村电网带来了挑战。2021年,国网瓦房店市供电公司在得利寺镇新立杆塔302基,新上变台25台,将32.5公里裸导线全部换成绝缘线,为小镇樱桃产业提供了强劲的电力保障。
有了稳定的电力供应,空调就可以在大棚里大显身手。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反季樱桃和应季樱桃的品质相同,虽然价格不菲,但一上市就受到市场热捧,供不应求。
如今,得利寺镇越来越多的果农开始从事反季节种植,卷帘机、自动温控、除湿机、滴灌等设备也都进入了大棚。得利寺供电所所长孙承洪说,为保障供电,该所成立了共产党员服务队,提供“一站式”服务,定期上门为客户安装、检修电力线路及电器设备,保证果农用上放心电。
甘肃非遗人备货“全球年货节” 万余非遗产品线上展出******
中新网兰州1月6日电 (闫姣 卢艺文)刺绣、瓷器、陶艺、剪纸……6日起,甘肃40余家非遗工坊的100多个品类、2000余件非遗产品,将通过2023年“GO DAY 欢乐年货节”活动,与全球用户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线上见面。
“GO DAY 欢乐年货节”是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国际及港澳台处的指导和支持下,由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建精干工作团队,积极组织该省非遗工坊参加的春节期间海外线上销售平台,备货10000余件非遗产品供全球伙伴挑选。
截至目前,活动组织方已安排完成线上平台的店铺装修、产品甄选、上架铺货、跨境物流对接等工作,助力甘肃非遗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大力拓展境外市场、引流买家资源、链接全球商机。
此次活动将借助中国数字文化集团与蓝色光标集团、美国Meta集团合作的国际网络购物平台,把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洮砚,乡村生活中常见刺绣化身为七彩丹霞的文创书签,用麻线编织、耐磨透气的雅路人麻鞋,以及庆阳香包刺绣的乖萌兔子等数千件非遗作品呈现给更多海外用户,让其在浓郁的春节氛围中感受甘肃丰富多彩、极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县夏家黄酒酿造技艺传承人夏亚辉顺应电商潮流,将非遗产品搬到线上,收益相比之前提高30%以上。夏亚辉介绍说,线上销售是一种全新模式,大家都在不断探索,希望能够将非遗传统技艺转型,适应时代潮流。”
甘肃洮河砚文化艺术传承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卢广成说,“作为非遗传承人,我需要考虑的是怎样把父辈传承给我的手艺传下来,并让家乡洮砚能发扬光大。积极参加各种各类购物节、展示展销,就是非遗产品扩大影响力最显著的途径之一,‘GO DAY 欢乐年货节’上线的洮砚是我们精选出美观大方又简洁的作品,希望通过这次尝试,能够使这种具中国传统审美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被这个世界喜爱。”(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快三平台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