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与土地的“亲密接触”
张启发:开学的第一天,辅导员老师跟我们说:“同学们,今天刮了一天大风,要下雨了,学校里有几百亩黄豆要收回来,不然就烂在地里了。”我第一次在大学见到老师,老师说的前几句话就是叫我们去收黄豆,第二天还是收黄豆,连续收两天黄豆,这就是我的开学第一课。可能现在你们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当时因为我当了六年的农民,就觉得干就干,反正之前天天都是这样过的。
“最接地气”大学培养“最接地气” 院士
张启发:我们老师开玩笑说,周边的农民都把学校称作是“大砖”院校,为什么呢?因为学校的院墙是从水稻田里挖出的一块一块的土垒起来的,所以是“大砖”。
双脚丈量求学路
张启发:当时上荆州中学,我是从老家走到学校去的,而且我上学期间很多时候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尽管有公共汽车,但是那个时候一张车票要几毛钱,我不太舍得,就选择用双脚走。后来我还步行走到过韶山和长沙,当时走了一个星期才到韶山。
人不追求建树,与草木何异?
张启发:从小到大,我都有一个不改的初衷,就是人要有所建树。人之所以为人,作为一个个体,就是要追求建树,不然的话,引用《三国演义》里的一句话,叫做“与草木何异”,也就跟一般的动物没有什么区别。来到这个世界上,总要留下一点属于你自己的印记。所以我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心态,不断地追求建树,总是想做得好一点,总想做一个最好的自己,这也是这一辈子干下去的源动力。
出品人
杨 谷
总监制
宋乐永
总策划
战 钊 宋雅娟
统筹|编导
宋雅娟 蔡 琳
文 案
蔡 琳谢 芸
摄 像
肖春芳
制 作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光明网、哔哩哔哩、未来科学大奖
楚国的家具几乎都以红色为主,这有什么讲究吗?(2)******
漆树的漆多为汁液,是一种密度比较高的半固态液体。而对于这种漆如何利用,古人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古人发现,这种漆涂抹在物体表面能很快凝结,并会在物体上形成比较厚实的保护薄膜,能够起到保护文物和装饰美观的作用。
于是,将这些天然漆涂抹在器物上,就成了楚国人的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古代漆器。
中国古代的漆器(作者摄)
科学研究表明,这种天然漆的成分有漆酶、水分与胶质的作用,其涂抹在器物表面,能使器物更加坚固,而且更加美观。而这种漆膜适合的温度多集中在15-30度之间,相对的湿度需要达到近50-70%。而长江中游等地的温度和湿度,就是最适宜的地区。
每年的春季是制作漆器的最好的时节,同时,长江中游地区的木材等也相当丰富,而这些都是制作漆器的绝佳材料。
影视剧中的楚庄王
二、楚国漆器有哪些特点
中国最早的漆器出现于杭州萧山区的跨湖桥遗址中,当时杭州出土了一个漆弓。而在长江中游一带,最早的漆器出自石家河文明,距今约4500-4000年之间。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